[进入管理]
首页  || 创新成果 || 论文发表 || 服务菌业  || 菌种供应  || 菌业辉煌   
     企业信息
 
      创新成果

    本研究所科技人员长期坚持对食用菌生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呕心沥血,历尽艰辛,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3年首创覆土袋栽香菇新模式,选育成功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专用特优菌种。本所科技人员十多年来应聘在省内外指导数百个覆土袋栽香菇基地,由于技术不断创新,独创了一整套先进工艺——大型罩膜式灭菌,开放式接种(不封口不套袋),先覆土后转色,防治烂筒的独特技术,林地建菇场,微喷技术的奇妙应用,严禁误施乱施农药等……把覆土袋栽香菇技术推进到崭新的高度,采用该模式生产香菇具有产量很高,菇质特佳,管理极省工,高温能出菇,营养易补充,安全性极佳等突出优点,是当前技术最先进、经济效益最高的香菇栽培新模式,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正在全国迅猛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全国各地来人、来函、来电、来电子邮件等进行技术咨询、聘请科技人员、购买特优菌种及创新技术资料等不计其数,本研究所决心把覆土袋栽香菇崭新模式推向全国,满怀豪情地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新奉献。本所有关覆土袋栽香菇的多篇论文早在《食用菌》、《中国食用菌》、《食用菌市场》、《福建科技报》等权威报刊发表。近年来撰写的《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关键技术的创新》于2005年11月被收入《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反季节覆土香菇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于2006年12月被收入《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学术年会食用菌科技创新研讨会专辑》;《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安全性创新》发表于《中国食用菌》2008年第2期、《食用菌市场》2008年第3期……本所科技人员完成的“覆土袋栽香菇防治烂筒技术”项目于2004年12月被评为“长汀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项目于2005年11月荣获“福建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本研究所完全创新了松树蔸栽培茯苓技术。以前都是大量砍伐松树栽培茯苓,工艺烦杂,劳动强度很大,成活率极低,低产劣质,既消耗森林资源又没有经济效益。本所引进选育和大力推广松树蔸栽培茯苓专用特优菌种,不深翻,不断根,不削皮留筋,极大地简化了栽培工艺,特别是发明了菌种不脱袋接种法,确保在任何不利气候条件下成活率都接近100%,使松树蔸栽培茯苓变得极省工、极省本、极高产、极优质、极高效,变废为宝,意义十分重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本所科技人员撰写的《松树蔸栽培茯苓创新技术》于2006年8月被收入《全国第八届药用真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10月被收入《福建省药用真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12月被收入《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食用菌科技创新研讨会专辑》,发表于《中国食用菌》2007年第5期。本项目于2008年6月在“中国 海峡 项目成果交易会”上重点展示,荣获铜奖。
    本所还创新了双孢蘑菇制种栽培技术——改进了麦粒菌种制作技术、覆土技术和出菇管理技术等,使双孢蘑菇栽培在闽西、赣南等内陆地区冬季气温低、温差大、湿度小等不利气候条件下也能高产、优质、高效,多年供种和指导江西省瑞金市蘑菇生产,供种、挽救和指导本县蘑菇生产,成绩显著。创新了覆土袋栽杏鲍菇技术,菇体大增,产量成倍增长,本所科技人员撰写的《覆土袋栽杏鲍菇新技术》(含菇体和出菇现场照片)发表于《食用菌市场》2002年第6期。创新了谷壳免棚栽培竹荪套种农作物技术,省工、省本、高产、优质,竹荪和农作物双丰收,效益大增。创新了茶薪菇栽培技术,省工、优质、高产,本所科技人员撰写的 《茶薪菇栽培技术》发表于《食用菌市场》2002年第4期。本所脱袋覆土栽培大斗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7月25日在本所食用菌试验场采收到大斗菇巨大子实体,个重达4.6公斤,本所科技人员撰写的《福建采收到大斗菇巨大子实体》(含照片)发表于《食用菌市场》2005年第9期。本所科技人员直接指导的湖北省食用菌基地还创办了大型食用菌工厂,用工厂化手段大规模生产杏鮑菇、金针菇、茶薪菇等,经济效益极佳……

 

 

版权所有: 福建省长汀县英海食用菌研究所 — http://www.yhsyj.com
联系电话:0597-6564160 15115200733

闽ICP备07071496号
Google